梭状芽胞为革兰阳性厌氧以产气荚膜(魏氏)、水肿和腐败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和溶组织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梭状芽胞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
全身症状
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局部表现
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